文旅創新如何挖掘中國文化,打造民族強勢IP?
發布時間:2021-03-24瀏覽次數:0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地區、每一個省份、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璀璨的文化特色。很多地區的特色文化還沒得到充分的開發,或者說沒有得到商業范疇的大范圍推廣傳播。結合文旅項目的開發和創新,可以使我們國家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促進品牌、商業多元化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
本刊采訪了整合營銷專家、時趣SVP趙赫,他從創意升級、IP打造、消費者溝通等角度,與我們分享了他在文旅創新領域的經驗和看法。
整合營銷專家、時趣SVP趙赫
挖掘中國文化,打造本民族IP
文旅現在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之前從事旅游行業的,另一類就是地產開發商。對于地產行業來說,沒有明確的前或后地產時代的定義。目前市場上的文旅項目大多是由地產公司來主導的,或者是與地方政府聯合開發的。無論從國家政策還是經濟大環境來看,傳統地產的發展增速在下降,所以各大地產公司都在做所謂的增量,即文旅創新。包括國家號召的特色小鎮和與各地方形象相結合所做的項目,是在傳統地產基礎上所做的產品升級。
從投資方的角度,他們都是花了非常大的財力物力去做這些事情,其投資規模和硬件設施,都已經超過了國外的文旅項目。比如迪士尼、環球影城雖然是在國際上久富盛名的IP,但國內很多項目的投資都比它們要大。但是我們在軟件和運營上,和國外這些IP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可喜的是國內的文旅企業也在快速地向西方學習和自我提高。
在中國,可以開發的內容很多,不一定要像西方那樣做一些機器人、外星人的內容,我們國家本身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文化積淀非常豐富的國家,我們有取之不盡的優秀內容可供開發,從故事和內容上,老祖宗給我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華,我們一定要更好地和我們國家的文化和IP相結合,生產、制造出適合中國人的、有著中國獨特美學價值的文旅項目。
同時,文旅項目要輔之以高科技手段,提高自己的技術含量,讓大家有更多的、更立體的體驗,其實目前在技術方面中國已經不輸西方發達國家,很多領域已經做到世界領先。
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
疫情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對文旅項目的影響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比如三亞,暑期是它的淡季,因為氣溫比較高,但是2020年三亞暑期酒店的價格已經賣到往年春節期間的價格。因為疫情的原因,某種程度上對國內的文旅項目起到了一個拉動作用,一方面大家都不能出國了,都在國內消費;另一方面悶在家里太久,在線上看了很多的國內美景,發現原來我們國家有這么多好玩的地方,疫情形勢好轉以后,大家都在瘋狂地外出旅游。
以前我們去商場購物、吃飯、看電影,現在因為疫情大家不太敢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品牌如何更好地和消費者互動呢?一方面,品牌可以在社交媒體上,通過多種平臺和消費者進行互動與溝通,消費者足不出戶,但是消費和購物需求還是在的,只是一些體驗式消費不能親至現場,所以品牌如果能夠制造一些和消費者拉進距離、擁有良好線上體驗的機會,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誠度都會提升。
比如現在很火的直播,可以直播賣車、賣房子,甚至薇婭都在直播間賣火箭。之前消費者需要去現場考察和體驗的項目,網絡主播通過直播的技術和他們語言的話術,能夠讓消費者得到接近親身去現場的體驗。技術的進步真的給營銷帶來了很大的改變,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就體驗到產品,品牌主一定要利用好現有的技術,來實現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主動溝通,更好地去中心化,消費者即看即買,快速達成交易。
打好文化的“基”,文旅騰飛蓄勢騰飛
文旅創新的核心在于“文”,只有做好文化的地基,才能建起產品的高樓大廈。品牌的建立,是需要時間去打造的,產品剛推出的時候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隨著企業的發展、產品的迭代,品牌肯定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每一個品牌、每一個項目,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一定要深耕文化,這樣才能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文化,品牌溢價能力提高了,對品牌整體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充分挖掘自身產品的特點,結合自身的優勢,做好文化的內核,輔以技術的包裝,把自己的差異化做出來,然后更快速、更近距離地和消費者溝通,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文旅行業的前景是十分值得看好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