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廣告不會涼,原因有三!
發布時間:2020-03-04瀏覽次數:0
導語:近期,全球6大廣告傳媒集團2019年全年財報均已陸續發布。據6大廣告傳媒集團2019財報顯示,其中4個集團的有機收入呈下降狀態。
不光是4A集團,各類大大小小的廣告企業都在面臨一次挑戰,戶外廣告也不例外。在這場考驗中,大部分戶外廣告企業受到了一定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唱一首涼涼”送給整個戶外廣告行業,在這當中,還蘊藏著機遇。
存在即合理,先別急著“喪”
在疫情的影響下,廣告主們的習慣性動作是砍掉營銷預算,開源節流——藍色光標的一份廣告主調研數據就顯示,高達三分之一的廣告主計劃調減30%以上的營銷預算。
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戶外廣告上,更是廣告業的大勢所趨,但內參君認為,這樣的做法并不會是長久之策。品牌需要營銷,營銷需要廣告,廣告主投放廣告的目標始終是提升品牌認知。受疫情的影響,廣告主雖然會縮減預算,但出于疫后第一時間占領消費者心智,擴大品牌知名度考慮,這種行為并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廣告學中有一個觀察結論是“廣告對經濟周期極限有著雖少但消極的影響”,意思是當經濟繁榮時廣告主加大廣告投放使泡沫比本該有的更大,而經濟危機時廣告主又傾向于縮減投放,這讓走出危機的時間比本該有的還要慢一些。為了讓企業盡快走出危機,廣告主并不會讓品牌消失在大眾的視線范圍內。
隨著疫情的結束,人們的生活將逐漸走上正軌,被壓抑的需求將迎來報復式增長,這時砍掉廣告預算無異于涸澤而漁——這不僅意味著斷掉了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也會讓企業在疫后的市場競爭輸在起跑線上。同時,人們工作、上學、消費等一系列行為都與戶外場景脫不了關,消費者在外出時間上的增加,意味著戶外場景在營銷價值的提升。為了讓品牌依舊具有競爭力,內參君認為,廣告主并不會完全放棄戶外廣告,而是會在能力范圍內進行適當的廣告投放,增強品牌的競爭力。
戶外場景的復蘇和延伸,
讓場景化營銷大放異彩
直接停止戶外廣告投放看似保住了眼下的營銷費用,實際上錯過了公關和宣傳的大好機會。疫情期間和眼下即將迎來的全民復工潮當下,消費者會不可避免地涉入商圈、交通要道,日漸步入正常軌跡的日常生活讓戶外場景也恢復了生命力,在這一環境中,消費者若能恰逢其時地看到品牌打出的溫馨提示和鼓勵話語,對品牌的好感度也將大幅上升。
3月2日,由南方都市報與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攜手推出 “深圳全城為最美逆行者亮燈”加油行動,在深圳在機場、地鐵、商業樓宇等400多塊LED屏以及超過五千輛巴士車廂內電子屏內投放疫情“逆行者”摘下口罩后最美的模樣。
再如負責北京大部分地鐵媒體的運營與管理的北京地鐵通成,在疫情期間與眾多合作品牌聯手,利用首都最核心位置的地鐵媒體資源上刊公益廣告,暖心的畫面和話語讓搭乘交通負重前行的“抗疫”英雄們感受到了來自廣告人的溫暖。
疫情期間,國家提倡居民“盡最大努力待在家中,不要出門”,人們雖不能去遠方,但圍繞“家”場景,也會有相應的外出活動。出門買菜、購置生活必需品,居民必經門禁、道閘、電梯、車庫等區域,這些場景的媒體價值更加顯現。
在內參君的《2020戶外廣告想要業績暴增,必須深耕這些戶外媒體!》一文中,詳細介紹了圍繞“家”場景的戶外媒體價值,隨著長時間的居家生活,受眾對于家庭、社區的重新定義必然會顛覆以往媒體從業者對于社區廣告的認識,社區媒體將大有可為。
對戶外廣告來說,2020年危、機并存
疫情的沖擊確實會讓戶外廣告行業在2020年前期比較難熬,廣告主的預算也一再縮減。但這并不意味著戶外廣告會完全陷入僵局。首先,隨著疫情的結束,在此期間表現出優勢的廣告主為了在品牌營銷中突出重圍,或許會增加戶外廣告方面的投放。比如瑞幸在疫情期間投放了辦公室咖啡機、零食機的廣告,倡導自動化購買。西貝開展外賣后,也做了周邊的樓宇廣告,呈現安全外賣的核心。
與此同時,疫情期后數字轉化可能會有井噴式發展,戶外廣告可以借此機會,加快數字化轉型,優化人員結構,降低資源開發成本,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去發展,創新營銷方式,聚集跨界資源,進行轉型升級。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在中國廣告協會的訪談中也提到,因為戶外媒體形態的不同 ,數字化能力愈發重要。無論規模是大是小的企業,數字化是一個必經的浪潮。企業若能盡早進行數字化改革,那么,在市場發生很多改變的時候,建立在數字化的運作基礎的公司受影響的概率會大幅度下降。
受大經濟環境和疫情持續時長影響,互聯網再次成為青睞的對象,這就需要戶外廣告企業更多的跨界合作、資源整合,創新營銷方式。有業內人士認為,疫情的“危”是渠道公司、戶外公司,這兩者的損失較大,而“機”則在于線上媒體、互聯網公司的進一步開拓。現在戶外媒體應向內求存,向外求變,向內練內功,鼓士氣,守存量,向外多鏈接如找廣網這種平臺交流學習獲得機會。除此之外,戶外媒體還要練習線上武功,進行技術升級轉型,打通線上與線下結合發展的新媒體模式,固本強基守好自己的山頭,“多練習防身術,多挖幾條溝”。
在此情況下,各戶外廣告企業更不能一味自怨自艾,而是應該抓住機遇,修煉內功。每一次的危機都是分水嶺,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會發展起來。對中大型戶外廣告公司來說,只要方法正確,可以繼續提升份額;對于小型企業來說,挖掘自身獨特性很重要。沒有創新價值的公司,在每一次的困難當中有可能會離場。
小結:綜上所述,戶外廣告不會“涼涼”,也不可能“涼涼”。疫情雖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動搖不了生活的空間,只要居民需要工作、需要上學、需要出門,品牌需要營銷,戶外廣告便有生存的空間。疫情的突然到來總會讓人驚慌失措,身處其中的廣告主與廣告營銷業也不例外。但分析之后就會發現,戶外廣告面對疫情時大可不必恐慌,在暖春跟嚴寒說再見的機會總會到來,不是嗎?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