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想在朋友圈刷屏,你要先知道這幾個心理知識
發布時間:2019-11-19瀏覽次數:0
對于廣告營銷人員來說,充電學習是一件不能間斷的事情,環境在變化、市場在變化,如果不能及時跟進,有可能就變成了被淘汰的第一人。不過其他因素再怎么千變萬化,用戶心理卻是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因此想做好營銷甚至讓營銷信息在朋友圈刷屏,你要先了解這5個用戶心理。
錨定心理
用戶在消費之前,肯定會有一個預測,基于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性會帶來一種不安,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具體的數值,就能夠消除這種不安,甚至讓消費者失去“理智”。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打折,原價999元現價99元,中間的差價能提升用戶對產品的價值感知。這種策略在剛推出的時候肯定是效果特好的,只不過現在用得泛濫了,所以才顯得有點乏力。但是這種心理是一直存在的,于是又出現了另一種手段,通過對比來體現出來。去一家鞋店,看了一雙鞋400元有點猶豫,于是店員介紹了另一雙類似的鞋子,價格卻只需要300元,原本還在猶豫的人可能會立馬選擇300元的。
也有利用錨定效應玩出花的,某汽車品牌賣12寸中控大屏時文案是這樣寫的:199元你是想看兩張電影票,還是車里的移動影院呢?通過其他產品來體現出自己產品的高性價比,顯然中控大屏的價值是遠遠超過2張電影票的。
跟風模仿
最近電影《復仇者聯盟》刷爆了朋友圈,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真想看嗎?并不是,大多數人都只是跟風而已,畢竟復聯的信息這么頻繁出現,不去看、不提一下似乎顯得自己跟不上時代了。去年復聯3在國內的票房不到24億,相比之下很多國產片票房都比它高,為何其他電影沒有刷屏,都是因為他們的營銷沒利用好這一點。
跟風模仿是人人都會做的事情,小孩子跟風是出于好奇,成年人跟風則是害怕落后??吹絼e人都在說出國好,于是自己也一定要找機會出國旅游;看到別人都用某品牌,于是自己也要用這個品牌。只要頻繁看到一種信息,就會讓人產生想跟風的心理。
炫耀心理
為什么大家在朋友圈里看到的朋友都過得很好,可現實里大家卻過得很一般?這就是因為炫耀心理了,誰都希望自己在別人眼里很好、很優秀。曬旅行照,是想炫耀;曬支付寶年度賬單,也是想炫耀。人們太喜歡在朋友圈里炫耀了,因此很多商家都盯上了這一點,利用用戶的炫耀心理,讓他們主動地去傳播。
前段時間不是很多在朋友圈刷屏的H5嗎,其實大多數都是些測試類的,比如測試你有什么樣的氣質,適合哪些高大上的工作。網易云音樂就做過一個H5,讓用戶聽幾段音樂,然后就能生成獨特的性格描述,當然這些描述都是在告訴用戶你是優秀的、是獨一無二的,于是乎他們會主動把這個發到朋友圈秀一下。
利益互動
網絡媒體的出現,讓用戶的聲音得以釋放,用戶不再是單純的獵物,他們還可能成為助你狩獵的武器。給用戶一些利益,讓他們跟品牌產生互動,也能讓他們參與品牌信息的傳播。拼多多、攜程這些APP,都是通過用戶的利益互動,引起了大量的曝光。
要讓用戶有充足的參與感,去年漢堡王就曾發起過一次活動,先是讓用戶填寫自己喜歡的漢堡信息,要加哪些肉、多少肉等,填寫信息之后可以得到一張免費兌換定制漢堡的優惠券,最終這個活動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有了幾十萬的互動。
害怕損失
人們對失去的東西總是特別敏感的,這也是為什么消費者用手機付款不會覺得有什么,但是用人民幣付款就會覺得心疼,因為數著一張張錢會讓他們感覺到失去的很多。因此,如果在營銷時把用戶的損失體現出來,告訴用戶他們即將要失去什么,能更容易吸引用戶的眼球。
比如一些理財產品的文案總是很規范的說:高收益的產品,名額不多,先到先得。顯然這個文案并沒有什么吸引力,如果換成“你可能會失去一個擁有3千零用錢的機會”,是不是更容易讓人提起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