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那么難吃,為什么櫻花營銷卻那么自信?
發布時間:2021-03-29瀏覽次數:0
“四月是你的謊言。”
“誰的謊言?”
“還有誰,櫻花唄。”
眾所周知,春天是從櫻花季開始的。
每年這個時候,只要走進商店,就能看到各大品牌爭相“走花路”——
(圖片來源:小紅書號980979887)
今年也不例外。如果你想嘗嘗21年的櫻花味道,現在起身下樓逛超市,就能買到:
德芙櫻花烏龍茶味夾心黑巧克力、星巴克櫻綻草莓瑪奇朵、貝納頌櫻花白桃味拿鐵、雀巢櫻花舒芙蕾風味拿鐵、元氣森林櫻花白葡萄氣泡水、漢口二廠含氣櫻花風味水蜜桃果汁、櫻花扁桃仁百奇、櫻花米釀樂事、櫻花草莓雙層百力滋、櫻花草莓奧利奧......
甚至,還可能邂逅櫻花泡面:
只是你也知道,比“每逢櫻花必限定”更眾所周知的是一條鐵律是:
“櫻花有多好看,櫻花味就有多難吃”
比如今年的湯達人櫻花面餅,一看就很"殺死食欲"
而要說每年櫻花季,如果還有什么比品牌限定更好看,那一定是網友的花式測評文案:
雀巢&貝納頌:
“沒有一絲傷害、只有些許侮辱,
這是薛定諤的櫻花味”
百奇&百力滋:
“說好在櫻花下來場唯美邂逅,
吃完嘴里全是山東大核桃味”
“本想嗑櫻花草莓絕美cp,結果櫻花你個渣渣
留下一股劣質香水味離草莓而去”
奧利奧:
“嚴格按照“扭一扭泡一泡”的儀式操作,
可以去除表層洗衣液殘留”
德芙:
“苦和甜相互轉化形成量子糾纏”
“請想象加了3斤白糖的中藥湯”
“吃完櫻花味零食,像被女仆裝猛男暴打一頓。”
傳說每年春天都有一種限定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櫻花味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
這讓人不禁想問一句:
01
櫻花味有多難吃,
生產商家自己知道嗎?
這里面,其實是兩個問題帶兩個答案:
- 櫻花味是什么味,商家知道嗎?
-“抱歉,我們也不知道。”
- 櫻花味難吃,商家知道嗎?!
-“真不好意思,這我們知道。”
事實上,櫻花的味道連日本人都不知道。
在日本雅虎網站上搜索“櫻花味”,率先跳出的詞條全是“櫻花味到底是什么味?”
專家告訴我們:櫻花本身沒有“味道”,只有在鹽漬之后,才會產生一種“香豆素”成分,這便是日本傳統和果子中所謂的“櫻花風味”。
說到底,櫻花味是種嗅覺體驗,非要讓舌頭去定義,舌頭只會告訴你:
(鹽的味道,櫻花知道)
既然櫻花沒有味道,那我們買到的“櫻花味零食”,又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簡單來說,是人造的味道、營銷的味道。
前者的櫻花味道主要來自配料表里的“櫻花香精”,而同樣的成分還被廣泛用于制造手工皂、水晶泥、化妝品......所以從櫻花餅干里嘗出肥皂水味,真不一定是錯覺。
后者的櫻花味道,則來自于櫻花的后綴——櫻花白桃、櫻花葡萄、櫻花草莓、櫻花酒釀......別問櫻花是什么味道,問就是櫻花只負責冠名、并未參與制作。
世上本無櫻花味,說的人多了,櫻花也就有了味道。
既然味道都是商家“造”出來的,你說難吃不難吃,商家自己知不知道?
看看奧利奧巧脆卷借口“季節限定超值裝”,對櫻花口味做的“捆綁銷售”:
再看看今年奈雪の茶“本系列產品不含櫻花成分”的鄭重說明:
我覺得,他們多少有幾分知曉
02
明明那么難吃,
為什么櫻花營銷卻那么自信?
既然櫻花限定告訴我們,好看的東西未必好吃,顏值有時也并非正義;
可為什么,櫻花營銷依然可以長盛不衰、牢牢占領消費者的消費心智呢?
除了我們常說的顏值經濟,櫻花營銷的自信還在于它找準了不少營銷抓手——
01 “她”經濟
試問,櫻花營銷在哪些行業最活躍?
零食、飲料、化妝品。這三大行業的核心受眾恰好都是女性。而櫻花粉嫩喜人的顏值優勢,極易讓女性群體破防,戳中她們的愛美之心引發購買欲。因此“她經濟”+“顏值經濟”,堪稱櫻花營銷兩大驅動引擎。
(2021日本櫻花限定美妝產品合集)
而隨著女性意識的崛起,購買代表“美”的櫻花周邊,不僅是種個體喜好的顯露,更成為了她們悅己生活態度的表達。
02 IP屬性
櫻花經濟走向世界,離不開日本動漫作品的文化加持。從《秒速5厘米》到《聲之形》,從《四月是你的謊言》到《利茲與青鳥》,一段段與櫻花有關的故事,不斷賦予櫻花意象以文化內涵,最終成就了這一花卉文化大IP。
03 情懷營銷
櫻花一年一季而且花期短暫,這種天生的“限定感”,讓與櫻花有關的活動,天然充滿了的“儀式感”,也讓商家順勢推出的“饑餓營銷”成為理所當然。
(2021星巴克櫻花限定)
另一方面,經歷了疫情影響,“等到春暖花開,去武大看櫻花”、“等疫情結束,去日本看櫻花”,正由口號變成一件充滿信念感的事,它代表著我們戰勝困難、奔赴未來的美好情懷。在官方助力下,大眾對于櫻花文化的認同感正在不斷加強。
03
櫻花營銷還有多少種可能?
電商造節助推、文化內涵助力、官方認同支持,多方并行共同舉托起了如今這般蓬勃發展的櫻花經濟。
隨著櫻花營銷不斷深化,品牌也不再只局限于發力櫻花周邊的饑餓營銷,更在玩法上衍生出了更加靈活多變的方式和組合:
【櫻花噱頭+反向營銷】
不得不說,樂事今年櫻花季的話題營銷玩得非常有意思。
以櫻花的名義,樂事推出了三款全新口味,分別是櫻花米釀味、生津楊梅味、醇香栗子味。然而如果想買罐裝,卻只有櫻花米釀味和栗子味,這不由讓人好奇:是楊梅味它不配擁有罐裝嗎?
——是的,官官親測它不配
這一口味有多魔鬼呢?看看#一口送走你楊梅味薯片#這一話題名稱和它的1.7億閱讀量就能想象了。
但這一話題也很好地起到了“反彈琵琶”的效果。一方面引起了網友“究竟有多難吃”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在“差評”楊梅味的反襯下,櫻花米釀和栗子味薯片顯得格外“天使”,反向種草的同時,也讓樂事櫻花限定的聲量無限放大,在今年櫻花季營銷中快速占領輿論高地。
【櫻花噱頭+盲盒營銷】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案例,則是今年M&M's推出的春季限定櫻花粉豆盲盒。2021櫻花季期間,用戶購買粉豆包裝的M&Ms豆,就有5%的概率,拆到全粉巧克力豆,同時獲得現金紅包、萬元大獎等額外福利,官方由此推出微博話題活動#尋找櫻花粉幸運豆#。
(官官買了兩罐都沒拆到,
有抽到的小伙伴考慮借點歐氣給我不
這抹限定發售的“M豆粉”,甚至還被彩通色彩研究所(Pantone Color Institute?)認證為了2021春季流行色,在各大社交平臺引起了廣泛關注,也引發了眾多網友曬單,自發參與曬單互動。
為什么當代年輕人愿意為櫻花經濟買單?
用網友的話來說,“我買的不是櫻花,而是春天的味道。”
所以,春天究竟是什么味道、到底好不好吃,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有機會參與每個迎接春天的儀式。品牌瞅準時機推出櫻花限定,作用就在于“提供機會”。
隨著櫻花經濟越來越熱,單純販賣櫻花周邊,已經很難再現當年星巴克貓爪杯那樣的現象級盛況,櫻花作為櫻花經濟的核心,正在逐漸趨于符號化、意象化、氛圍化。這就要求品牌在消費櫻花IP既存價值的同時,也要積極創新,為其注入新的文化內涵、從而創造新的消費吸引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