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到立秋年過半,秋雨連綿兆豐產
發布時間:2020-08-08瀏覽次數:0
《立秋》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宋朝·劉翰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于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管子》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進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
立秋節
立秋,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社日節
社日節,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歷法來定,后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農歷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約新谷登場的農歷八月。社日節現在民間一般舉辦春社,南方沿海地區仍沿祭社(土地神)習俗,每到社日節時,普遍奉祀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農諺道: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立秋海報設計說明:
立秋,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畫面以一只在屯糧的小松鼠為主視覺,通過暖色調的烘托,秋風落葉的飄零,逐漸枯黃的草叢描繪出一幅秋季來臨的景象。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品牌心種,入秋皆收,也預示著在品牌廣告推廣中,正確規劃必會達到滿意的效果!
三伏長夏,萬物驚秋。
山西省廣告協會溫馨提示廣大朋友,秋季養生要注意:
調節精神情志好,規律飲食起居早。
加強鍛煉身體棒,三句口訣要記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