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5月份不知道能不能恢復正常狀態,2019本身就舉步維艱了,2020不知道何去何從呀”?這是湖南甲方乙方廣告公司負責人,在聊到疫情對于廣告業影響時,對方的無奈回應。這段非常時期,除了疫情,經濟、租金、就業、股票等關鍵詞,也充斥著我們的眼球。與此同時,廣告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市場疲軟廣告不好做,同樣是不可回避的話題。疫情當下,讓每個廣告從業者重新審視廣告行業今年的走勢問題。因此最近和幾個廣告圈里的朋友聊了一下,我們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上半年廣告行業,可能將面臨的一些挑戰和機遇。

因為目前大家最關注的肯定是疫情,所以一些原本既定的推廣計劃,是暫停了的。
客戶花錢更謹慎了。這次疫情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短期內的經濟下行壓力。這樣對于品牌而言,壓縮開支成為必然的選項。對于廣告公司而言,會覺得錢比以往更難掙。 另外,品牌對廣告公司的出品質量與傳播效果要求更高了。這對于廣告公司的內容能力和對于品牌傳播的理解,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對于內容創作能力偏弱、對傳播理解不足,或單個客戶占比重過大的廣告公司而言,2020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一年,大家都需要格外努力。
面對疫情現在其實大家都很迷茫,對于中小企業的廣告公司來說,面臨的是生存問題;對于超過100人的廣告公司,是如何裁員發工資的問題,我們都在討論這個了。最快5月份能不能恢復正常狀態是個疑問。2019本身就舉步維艱了,2020不知道何去何從!現在傳統業務除項目制的,基本都沒開始。在疫情過去之前,線下要荒廢很久了,今年重心得往直播短視頻走了。
這次疫情通過優勝劣汰,有利于廣告行業完成行業的自我整合與升級。廣告行業的確泥沙俱下,一大批靠媒介資源支撐的企業,將舉步為艱。另外有望重塑廣告公司與品牌間的合作模式。國內客戶仍然沒有養成為創意和內容付費的習慣,而通過這次影響,可能有希望重新定義甲乙雙方的合作模式。
戶外廣告受影響比較大,大家都宅在家里,看電視、玩游戲之類的,線上廣告應該會增長。
綜合來看,我們可以盤點出當下廣告行業的幾大關鍵詞:一是“傳播項目暫停”。相信不少廣告人深有體會,飽受疫情影響,不少客戶的春節計劃都暫時擱置,只能延后執行。二是“廣告營銷預算減少”。畢竟很多餐飲店、線下實體店的生意受到沖擊,在有限的推廣預算內,甲方將會勒緊褲腰帶,減少不必要的廣告資源支出。三是“傳統營銷手段遭遇沖擊”。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擊著“傳統廣告”的項目,其帶來的影響可謂之深遠。

在討論疫情給廣告業帶來的具體挑戰的時候,我們先來觀察這幾個現象。在春節前夕,7大春節檔影片就臨時撤檔,紛紛表示擇日再映,目前全國影院“休市”的趨勢還在發展中。再看餐飲業,西貝、樂凱撒等餐飲企業集體發聲表示“很難”。根據恒大研究院發布的疫情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餐飲、旅游、電影等。其中,僅在春節7天內餐飲零售業的損失高達5000億元。考慮到線下活動造成的聚集效應,在短時間內品牌的一切線下活動將難以落地,不少新品發布和行業大會都要延遲。比如我們常說的招商活動、年度論壇、品鑒會、親子活動、線下主題店、快閃店、周年慶等......

這些“大而全”的線下體驗活動,因為多數要涉及到酒店、商圈的場地問題,接下來的時間都要暫時取消,難以落實。 換言之,專注做活動、做快閃、做展的傳統線下營銷公司,這段時間內業務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可以考慮轉向數字營銷的營銷模式。有人說過:“戶外廣告才是真正看得見的廣告”,因為消費者七成的時間是在外面度過的。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人過著“躺完房間躺沙發的日子”,對機場、地鐵、火車站、商圈等地方都避而遠之。戶外廣告的價值在于周期性,很多品牌投放的戶外廣告顯然失效,砸出去的錢都打水漂了。

有人的地方,才有廣告,戶外廣告本來拼的就是線下流量。因此就目前來看,也不建議廣告人為客戶考慮戶外場景的廣告形式,如機場廣告、地鐵廣告、電梯廣告、商圈廣告等,只會白白浪費廣告費。我們可以發現,每天微博的熱搜前幾位,幾乎是被疫情的最新新聞和進展所霸屏。當大家都在關注疫情的時候,廣告人即使為廣告主產出再好的內容,也容易淹沒在疫情信息的洪流之中,觸達率、打開率、目標轉化率自然都大不如從前。這也意味著,品牌的獲客愈發困難,品牌營銷成本不斷攀升,廣告人由此將背負起更多KPI壓力。

雖然廣告業正在接受著巨大的挑戰,但此時我們也不必過分悲觀,被各種唱衰的情緒左右,畢竟在挑戰中也孕育著新的機會:疫情影響下,大多數人選擇了“宅在家中足不出戶”,無論是采購生活用品,還是煲劇看書,線上消費取代了線下消費,在某種程度上帶動了“懶宅經濟”的發展。相關數據顯示,僅僅是從除夕到大年初八,每日優鮮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一方面諸如盒馬、叮咚、每日優鮮、京東、蘇寧易購等生鮮、電商類品牌,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態勢。

另一方面,這個階段消費者宅在家中,對手機游戲、電子書、手機動漫的娛樂、學習需求頻率,也會相應提高。電商、生鮮、學習娛樂等依賴線上渠道生存的行業客戶,都將在為乙方的廣告業務開辟出更大的代理合作空間。
廣告人應該把握當下的宅經濟趨勢,做好各大行業的消費洞察研究,把握新客戶、新業務的機會。戶外廣告受到沖擊,那么品牌自然要將戶外廣告的營銷投入,轉移到線上營銷層面,比如短視頻營銷、直播營銷、朋友圈廣告、app廣告等。這時候傳統廣告人也要跳出來,掌握不同線上的數字營銷玩法技巧,及時提供線上的廣告資源與營銷手段,與合作客戶共同孵化線上業務新模式。當大家都在集體關注疫情的時候,也為品牌營銷帶來借勢契機,如我們所見,不少品牌——騰訊、阿里巴巴、良品鋪子等紛紛投身疫情公益,開放使用平臺、搭建捐贈通道、推出疫情服務小程序等。

廣告人不妨根據品牌主的行業屬性,發揮大數據、技術、產品和平臺優勢,對應策劃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項目。這不僅助于塑造品牌公益形象,還能順帶為廣告主展示服務、產品優勢。但也要把握好營銷的尺度,否則只會背上公益作秀。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及的,無論是場地還是時間限制,執行“大而全”的營銷活動,都存在諸多問題。對于廣告人來說,與其追求大而全的全案式運作,盲目打造爆款大量曝光,不如化繁為簡。應該按照品牌定位和營銷需求,打造“小而美”的內容創意,提升消費體驗之余,還有利于縮短出品的制作周期,以及降低客戶的支出成本。對于廣告主來說,這種節奏快、成本低的營銷方式,執行起來無疑更加靈活,也有助于提振客戶的信心。

聊完廣告業的外部機遇和挑戰,我們回到廣告公司內部管理本身,由于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公司都推遲上班時間。據了解,目前行業也已經有廣告公司,開始執行在家辦公。我們知道廣告公司常規操作,一定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會議,包括跟同事之間的頭腦風暴會議、與客戶的項目會議、還有一些比稿提案。
我覺得這種辦公模式比較難持久,廣告公司屬于服務行業,講求整體的執行服務能力。在家辦公雖然可以保持與客戶的聯系,但既不能通過集體碰撞后,探索更好的傳播創意,也無法整合團隊力量,快速提升客戶的服務效果。
還有的廣告人表示,在家辦公團隊溝通不便,很多同事有的時候不一定能配合到一些項目工作。 可以看到,于廣告人而言,如果疫情短期內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在家辦公短期內應急是可以的;但長遠來看,這樣的辦公操作方式,不太能及時響應客戶的服務需求,以及難以溝通碰撞更好的創意。

疫情之下,也許我們會聽到外部的很多聲音,但我們應該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幾點: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游等作為人群聚集型的行業,成為疫情短期內首當其沖的行業。說到底,廣告只是第三產業中的邊緣服務產業,受經濟波動影響沒那么大,應該理性看待這個問題。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站在廣告主的立場考慮問題,給他們一點緩沖時間。
其實這種時候對我們而言是挑戰,對客戶而言一樣是挑戰。所以我覺得從業者首先要換位思考。
一些甲方爸爸的項目暫停是不可避免的,但無論如何,當下疫情不阻礙廣告公司的長期成長趨勢,不要過分唱衰廣告業,放大目前問題帶來的沖擊和挑戰。總而言之要擺正心態,可以借此機會,為年度服務客戶做好接下來一些項目的長遠規劃。廣告的本質就是在于“推銷商品或服務”,帶有強烈的商業目的,它是商業存在的基石。只要商業競爭存在一天,廣告業就不會涼涼,它是依附其他產業存在的。結合這點來看,任何企業總要解決自己的營銷推廣問題,總要做產品推廣,這時候就要找公關公司、廣告公司代理業務。線下不行轉線上,實體不行改網絡,傳統廣告不行轉型數字營銷。此路不通,彼路總會通。打鐵還需自身硬,服務他人先修煉自己,只有提升品牌代理的創意能力,持續構建自己做廣告的差異化競爭力,才會讓你在廣告行業挑戰中應對自如。最后希望各位廣告人,都能在這次疫情中,隨“機”應“變”,轉危為機。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