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賦未來之城 | 人民政協報刊載3位太原市政協委員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提案
發布時間:2024-03-05瀏覽次數:21
山西太原發展數字經濟在產業基礎、科研實力、數字基礎設施、人才支撐、政策環境等方面具有較好的稟賦和條件。2月28日,在太原市政協全會上,委員們為“錦繡太原”新引擎建言獻策。
市政協常委、省廣告協會會長李亞英提交了關于發展數字創意產業的提案,圍繞太原數字創意產業發展不平衡、場景應用不夠、內容原創能力不足等問題提出具體建議。
“結合太原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數字創意場景,打造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區,比如以數字創意塑造標識度高的城市符號,打造標志性工程和‘網紅打卡地’等特色場景。”李亞英建議,開展數字動漫、數字影視、數字視頻、數字藝術創作,引領數字創意新潮流;以新媒體矩陣多維度宣傳、城市出圈、話題引爆為主要內容,服務城市與產業鏈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
“準確把握農業數字經濟發展,是順應數字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馮勁松委員表示。在他看來,當務之急是以示范建設帶動太原市農業數字化應用,建議建立以太原市為核心、輻射周邊城市群的數字農業產業先行示范區,構建從田野到餐桌的完整供應體系。
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大數字化升級力度,“數字孿生城市”已經成為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主流方向。高海峰委員曾連續兩年提交關于數字化城市建設的提案。他向記者解釋,所謂數字孿生城市其實就是用數字技術“克隆”一個與實物一樣的數字化世界。
在他看來,雄安新區數字技術領域的創新應用場景堪稱未來之城的杰作。“雄安新區每建設一棟樓,都會在網絡平臺形成與之孿生的數字化建模。城市數字孿生模型綜合城市工業、交通、建筑、環保等各方面數據,可以模擬城市運行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為城市管理提供預判和決策依據。”高海峰說。他特別提到,數字城市建設相對滯后的太原,亟須把城市數字孿生的治理理念融入數字政府建設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