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慶,歡度佳節!山西省廣告協會衷心祝愿祖國繁榮昌盛,民富國強!祝全體廣告界同仁及社會各界朋友中秋、國慶雙節快樂!
發布時間:2020-10-10瀏覽次數:0
今天
滿街揚起紅旗
到處月餅飄香
國泰民安闔家團圓
國與家撞了個滿懷
日升月落,星燦云遮
溪河入海,紅星閃爍
五千年歲月長河
已是過往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皆是希望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神州大地之上
東方大國重立
皆是順天而行
理當繁榮盛昌
秋月高懸,闔家團圓,吟風頌月,福滿人間。值此中秋、國慶佳節之際,山西省廣告協會向各副會長單位、各會員單位及全省廣告界同仁致以誠摯的祝福!
光陰荏苒,轉瞬即逝,今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卻也擋不住廣告人堅定的信念;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和影響,是對行業發展的一次歷練。山西省廣告協會在中國廣告協會和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支持指導下,組織動員全省廣告行業廣泛開展抗擊疫情公益活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貢獻出了山西廣告人自己的力量。八月,由中國廣告協會、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山西省廣告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戶外廣告論壇在太原成功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化疫為機,共謀發展”。通過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希望廣大廣告從業者能夠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從危機中緊抓機遇,一起分享創新成果,共同凝聚行業智慧。在此,向仍在不斷堅持,努力拼搏的廣告同仁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今后,山西省廣告協會將繼續踐行“服務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維權、服務行業發展”的理念,為提升我省廣告事業健康、科學發展不懈努力。相信在上級部門和全體廣告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廣告業一定能開創新的發展局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山西省廣告協會恭祝全體廣告界同仁及社會各界友人:闔家團圓,萬事如意!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宴俗
古時中國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
END
━━━━
